
▲召開警民議事會,認真聽取群眾意見。

▲ 袁俊峰(右二)帶領民警向化屋村群眾宣傳生態環保及安全法律法規知識
眼前的愜意生活,離不開黔西市公安局新仁派出所(以下簡稱“新仁派出所”)公安干警的盡職盡責與辛苦付出。新仁派出所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積極護航生態美景和靚麗家園,扎實做好服務群眾這篇“文章”,縱深推進基層社會治理,讓群眾安居樂業,共享新時代的幸福生活。
“我在廣場賣炸洋芋好幾年了,自從化屋村有了警務室,有事就可以直接找民警幫忙,很方便,現在比以前安全多了,做生意更安心了。”4月8日,在化屋村文化廣場旁擺小吃攤的張大姐告訴記者,“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民警在巡邏,我們化屋環境好,住在這里安逸得很,很安全。”
當天,新仁派出所所長袁俊峰帶領民警到化屋村開展常規的巡邏,檢查了民宿酒店的消防安全,并走訪村民王光元,在他家門口召開警民議事會,一方面了解群眾的困難,另一方面宣傳安全知識、生態環保知識和安全法律法規,并請村民們對派出所的工作提意見和建議。
安全是發展之基。在加速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安全穩定尤為重要。社會和諧穩定了,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為筑牢安全防控網,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新仁派出所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力度,組織民警、輔警深入村寨、企業、校園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做到早發現、早調解。該所利用“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構建治安防控體系,將群防群治落到實處。目前,新仁鄉建立了51個小網格,共有聯戶長379名,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矛盾糾紛并予以化解、第一時間宣傳安全防范知識、第一時間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并及時報告,有效增強群眾的自我防范意識。
注重轄區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該所認真開展安全檢查。2021年以來,該所對轄區所有企事業單位、大型商鋪進行消防安全檢查200余次,排查交通安全隱患10余處,查處交通違法違規行為300余起,有效預防事故發生。
在重點時段,新仁派出所加大巡邏防范力度,采取警民議事會、趕集天和進村入戶的方式向群眾宣傳各類安全防范知識,增強群眾的安全意識。
2021年以來,該所圓滿完成40多次各類重大安保任務,破獲刑事案件10起,受理行政案件25起,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盜防騙等宣傳20余次,發放各類安全宣傳資料5000余份,化解各類矛盾糾紛70余起。
“化屋村的山陡又險,六沖河的水長又遠,化屋人民的生活從苦變成了甜……”在化屋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71歲的楊開新老人激動地唱起了感恩幸福生活的山歌。
“警務室就在村里,警察同志經常到家里來走訪,大事小情不等我開口,就主動問我有什么困難和需要辦的事情,都提前為我們考慮到了,真是老百姓的貼心人。”楊開新說,“有了公安干警的安全保護和關心,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為讓群眾享受到便捷服務,2021年2月,新仁派出所將服務窗口前移,成立化屋警務室,加強烏江源百里畫廊景區的治安巡邏工作,保護景區群眾和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人民公仆,暖心服務。“要不是警察幫忙,再耽擱一會兒,我那些錢就被花光了。”回憶往事,楊開新仍然很激動。2021年7月29日,化屋村警務室民警召開警民議事會時,得知楊開新的銀行卡上少了9000元。散會后,民警立即到新仁鄉農商銀行調取了楊開新的銀行流水及監控視頻,發現有一個男孩分兩次取走了錢。經民警調查了解,楊開新有一個13歲的孫子,幾天前出去后就沒回家。最后查明這9000元錢是老人的孫子取走的,通過多方努力找到了老人的孫子,并將錢追回。次日,楊開新手持錦旗來到警務室感謝民警。
新仁派出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為群眾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的服務理念,采取進村入戶走訪、召開警民議事會等方式搜集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困難。2021年以來,幫助群眾辦理實事60余件。
服務窗口前移至化屋警務室,為群眾和游客提供暖心的服務,受理化屋村群眾更換戶口簿、發放身份證等業務。自警務室成立以來,已為化屋村群眾更換戶口薄50余本,受理辦結變更戶籍信息、入戶登記等業務20余件次,發放身份證60余張。
“化屋真是山好水好,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六沖河,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才對得起子孫后代。”化屋村村民尤榮學說:“這么好的生態要是被破壞了,就如同敗家子一般,對不起子孫后代啊!”
走進化屋村,烏江碧波蕩漾,空氣清新,坐擁綠水青山,家家戶戶干干凈凈,干部群眾養成了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自覺行動。
“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化屋考察時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袁俊峰說,推動服務前移不只是為了服務好群眾,還有一個目的是推動聚力共治,加強生態保護,保護好烏江生態源,構建美麗家園。
4月8日,袁俊峰在王光元家門口組織召開警民議事會,和群眾代表交流,暢敘化屋村的治安、環保、尊法守法等情況。
作為旅游熱點,化屋村的生態保護責任重大。派駐化屋警務室的7名民警長期開展生態保護巡邏,制止破壞優美生態環境的行為。
不管是召開警民議事會,還是民警、輔警會同聯戶長進村入戶走訪,他們都要向群眾宣傳保護烏江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宣傳法律法規、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和安全知識,讓群眾知曉:保護生態、建設美麗家園,人人有責。
為確保烏江生態環境免遭破壞,化屋警務室采取人防與技防相結合的方式,安排值班人員在警務室通過視頻監控對化屋景區進行24小時不間斷地巡查,警務室值班民警帶領巡邏隊員沿河段、分時段地在化屋景區進行巡邏防范,以便及時制止、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同時,在化屋碼頭醒目位置設置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便于游客、群眾舉報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和現象。
自化屋警務室成立至今,化屋村未發生一起破壞生態環境的案件。
王光元利用自己的房屋開了農家樂,發展餐飲業,游客多的時候,一天有兩三千元的毛收入,他和妻子兩個人忙都忙不過來。此外,夫妻倆還制作蠟染刺繡工藝品售賣,一個月能賣10多件刺繡,現在還有一些訂單沒有做完,他們準備注冊成立公司,把蠟染刺繡產業做大做強。
好生態孕育了好“錢”景。“我們吃上了‘旅游飯’,去年收入十幾萬元。游客越來越多,農家樂要擴大規模,好日子在后頭哩。”依托化屋村的奇山秀水,王光元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村治安好,民警經常給我們講解法律法規、安全防范和生態環保知識,這為我們發展產業、創造幸福生活提供了好的環境。”王光元激動地說,他要和村民們積極參與到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隊伍中來,和民警們一起,建設屬于化屋村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