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首頁 >> 社會經緯 >> 衛生健康 >> 司法行政工作助推“法治畢節”創建——訪畢節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玉梅
司法行政工作助推“法治畢節”創建
——訪畢節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玉梅
作者:本刊記者 陳熠熠  發布日期:2016/1/4 閱讀次數:
張玉梅(右二)在百里杜鵑管理區金坡鄉司法所調研
  省委書記陳敏爾對“法治畢節”創建工作所作的重要批示指出,開展“法治畢節”創建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法治貴州”建設在畢節的實踐,是畢節科學發展、后發趕超的必然要求。市委召開的“法治畢節”創建工作推進會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從講政治、守黨紀、踐宗旨的高度,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為“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門,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在“法治畢節”創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日,記者就“法治畢節”創建工作中司法部門如何開展司法行政工作采訪了畢節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玉梅。
  司法行政工作在“法治畢節”
  創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張玉梅重點介紹了司法行政工作在“法治畢節”創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搞好法制宣傳教育是推進“法治畢節”創建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六五”期間,全市領導干部、國家公務員、青少年學生普法教育覆蓋率為100%,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共舉辦各類法律知識培訓班2500余期,開展大型法制宣傳教育活動4000余場次,發放各類普法宣傳品150余萬份,辦宣傳專欄、板報4000余期,建成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基地1645個,建設法治文化公園4個、法治文化廣場4個、法治文化長廊3個,獲得國家級法治縣表彰1個、省級法治縣(區)表彰2個、國家級法治示范村(社區)表彰2個、省級法治示范村(社區)表彰5個,在各級電視臺開通法治欄目8個。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依法治縣工作示范單位”70余個,2015年我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清塘村獲“國家級法治示范村”表彰。“在‘法治畢節’創建中,我們將按照‘四個強化’、‘四個結合’的工作思路,積極作為,努力探索法制宣傳教育新路,提升法制宣傳教育質量,提高法制宣傳教育成效。‘四個強化’一是強化建立高效普法工作機制,二是強化普法隊伍綜合素質提升,三是強化現代傳媒宣傳效應,四是強化專業法律水平提高;‘四個結合’一是將法制宣傳教育與群眾需求有機結合,二是將法制宣傳教育與法律服務有機結合,三是將法制宣傳教育與人民調解有機結合,四是將法制宣傳教育與行政執法、司法訴訟有機結合。在2020年前,建成多平臺、全方位、高品質,專業性強、實用性強、社會實效明顯的法制宣傳教育網絡體系。”張玉梅說。
  狠抓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建設,全面開展人民調解工作,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是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預防社會矛盾激化、消除社會不和諧和不安定因素、從源頭上根治社會矛盾糾紛隱患、有效促進“法治畢節”創建的重要手段。張玉梅表示,人民調解組織機構建設是人民調解工作開展的重要組織保障,根據《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全市不斷加強人民調解組織體系建設。截至2015年10月,全市建立各級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專業調解組織4672個,擁有人民調解員近2.23萬人,通過努力發展,全市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銜接、聯防聯調、專兼職結合的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大格局。人民調解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多種手段、協同作戰”的工作方針,做到“組織建設在工作前、預測預案在糾紛前、預防管控在調解前、排查調解在激化前”,切實把控糾紛情況,掌握糾紛特點,找出糾紛規律,研制調處方案,依法進行調解,關注事后動態,管控再生糾紛。著力減少和避免民調轉民訴、民事轉刑事以及群體性事件、偶發性事件、群訪纏訪鬧訪事件發生。2015年1月至10月,全市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0149件,調處成功19545件,調處成功率97%;防止糾紛激化1066件,防止群體性事件發生224件,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管理秩序的穩定,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法治畢節”創建中,為了進一步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積極與行政執法機關、司法訴訟機關、行業管理部門、社會團體組織、基層自治組織和民間自然組織溝通互動,建立行業性、專業性和傳統性民調組織,拓展民調工作領域,全方位、多層面地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到2020年,建立和完善全市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大民調”格局,積極探索出具有畢節試驗區特色的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新路。
  充分發揮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法律援助律師的優勢,構筑多層級法律服務平臺,以誠信執業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調解社會矛盾沖突,平衡社會群體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幫助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為政府依法行政當好參謀,是全面推進“法治畢節”創建的重要力量。2012年以來,創設了律師專家數據庫,組建了政府律師法律顧問團,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達1529家,律師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466條,參加刑事辯護2806件,民商事案件代理8358件,行政案件代理80件,辦理非訴事務993件,辦理法律援助7820件。張玉梅介紹,在“法治畢節”創建中,律師法律服務要納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管理,一要圍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提供優質法律服務,二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準法律服務,三要緊緊圍繞保障民生提供有效法律服務,四要打造精品法律服務、品牌法律服務、高端法律服務,滿足畢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法律服務需求。尤其加快城鄉一體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公證服務、法律援助服務、普法依法治理、矛盾糾紛化解、司法鑒定服務、特殊人群管理服務體系等的建設,抓緊啟動綜合性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力爭在2020年建立和完善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政治素質好、法治意識強、專業技術精的公證服務隊伍全面開展公證業務工作是引導和規范各類民事法律行為,預防矛盾糾紛發生,消除矛盾糾紛隱患,調控市場經濟秩序,保證民商事活動依法進行,減少司法訴累,節省司法資源的重要法律證據保障,是“法治畢節”創建的強力推手。2011年至2015年,我市公證機構出具的18925件公證書達到“零投訴”,行政執法部門、行政仲裁機構和司法審判機關對公證書的采用率達100%,有效地避免了仲裁和審判紛爭,預防和化解了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張玉梅說:“在‘法治畢節’創建中,我們將把公證服務推向社會,面向社會提供公證服務,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把公證業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拓展公證服務領域,為預防社會矛盾糾紛發生、切實化解當事人紛爭,為行政執法部門、仲裁機構和司法機關依法裁決、公正裁決提供強有力的證據保障,加快‘法治畢節’創建進程。”
  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實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在司法訴訟活動中為社會特殊群體有效地提供法律幫助,維護其合法權益,是推動公正司法、健全人權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平衡社會利益矛盾、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委和政府向心力的重要法律保障,是“法治畢節”創建中的重要板塊。2015年,全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并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達3669件,其中刑事案件889件、民事案件2757件、行政案件23件,受援者共3899人,其中殘疾人146人、老年人318人、未成年人832人、農民工814人、婦女1215人、農民2193人、軍人軍屬3人;解答各類法律咨詢10522人次,代書各類法律文書580份。張玉梅告訴記者,根據法律援助回訪問卷調查顯示,受援對象對法律援助服務的滿意率達100%,樹立了黨委、政府和司法行政機關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良好社會形象,有效地維護了司法公正的社會公信力。2020年前,市、縣(區)法律援助機構將在全市鄉(鎮、街道)、大中型企業設立法律援助站,在村(社區)建立法律援助聯絡點,在組安排法律援助聯絡員,就近援助、便民利民,服務民生、推進法治。
  基層法律服務貼近基層、走近群眾,成本低廉、靈活便捷,便民利民,是以案釋法開展法制宣傳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幫助公正司法、服務“三農”經濟、服務項目工程建設、推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是推進“法治畢節”創建工作的重要基礎。“十二五”期間,全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共為1073家擔任法律顧問,代理訴訟案件4805件、非訴訟案件2148件,基層法律工作者和基層司法所長排查調處民間糾紛13466件,解答法律咨詢114795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484件。張玉梅說:“在‘法治畢節’創建中,我們將進一步把基層法律服務納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大格局中,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充分發揮其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極大地挖掘和釋放出法律服務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最大能量。一是切實加大基層法律服務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基層法律服務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二是組建畢節市基層法律工作者協會,強化基層法律服務的行業管理和自律管理,促進基層法律服務所規范化建設;三是挖掘基層法律服務潛能,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服務‘法治畢節’創建;四是樹立新觀念、探索新路子、研討新方法,提高基層法律服務的社會效能,力爭在‘法治畢節’創建活動中有重大新突破。”
  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是進一步挽救刑釋解戒人員,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消除社會矛盾糾紛隱患,根除社會不安定因素,彰顯法治文明的重要措施,是推進“法治畢節”創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刑釋解戒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緊緊圍繞降低刑釋解戒人員重新違法犯罪率這個中心任務,堅持以刑釋解戒人員“無縫對接”為重點,加強刑釋解戒人員在過渡期的安置、幫扶、救助工作,安置幫教工作穩步推進。2015年,全市共銜接刑釋人員8098人,幫教7994人、幫教率達98.72%,安置7652人、安置率達94.49%。張玉梅表示,在“法治畢節”創建工作中將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推進刑釋解戒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強化基層司法所對安置幫教工作的責任意識。加強刑釋解戒人員信息網絡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平臺作用,實時監管。加強與監獄、戒毒所、看守所、派出所信息溝通,聯動共振、無縫對接、嚴密管控。建立刑釋解戒人員安置幫教基地,指導幫助各縣(區)做好刑釋解戒人員過渡性安置幫教工作。切實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務工作,抓好“育新工程”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矯治機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和改進銜接工作,配合公安部門加強對流動人口中刑釋解戒人員的管理。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利用各種網絡、電視、報刊等傳媒載體,結合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加大安置幫教法規、政策宣傳力度。
  司法鑒定管理是整合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資源,保證社會和司法機關得到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司法鑒定服務,有效幫助行政執法部門和國家司法機關依法辦案、公正司法、精準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正確協調處理民商事紛爭、追究違法犯罪、保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的重要證據保障,是“法治畢節”創建的強力助推器。2012年以來,我市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委托作出的1768個司法鑒定報告,被各級行政執法機關、仲裁機構、人民法院采用率達100%。張玉梅說:“在‘法治畢節’創建工作中,我們將按照布局合理、結構優化、滿足需要,社會共享、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科學合理地制定司法鑒定機構發展規劃。以構建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抓手,以規范化建設為著力點,采取多種措施,提升司法鑒定公信力,提升司法鑒定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
  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職能作用
  全力推進“法治畢節”創建

  為了在“法治畢節”創建中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作用,搞好畢節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和積累法治建設的新方法和成功經驗,張玉梅帶領局機關干部深入七星關區田坎鄉、赫章縣達依鄉看望留守兒童,并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等的法律服務工作開展調研;深入縣(區)司法局開展工作交流,深入基層調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基層人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倫理道德觀念、法治意識狀況等;深入基層司法所調查了解基層司法行政人員的工作情況和待遇情況,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指導基層司法行政各項業務工作的開展。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張玉梅組織市局領導班子成員和業務科室負責人認真研究和謀劃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特別是在“法治畢節”創建中開展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目標任務。
  樹立法制宣傳教育新觀念,確立法治建設新理念,創新普法宣傳新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傳媒,創設各種層級法制宣傳平臺,結合傳統宣傳方式,不留死角死面、不漏上下層級,全面開展憲法、普通法和專業法的宣傳。將全民普法工作重心下移,切實與廣大農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整體提高全民特別是廣大農村群眾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識、倫理道德意識。全面提升各級黨政機關干部、行政執法人員、司法偵訴審人員、社會團體組織和廣大社會公眾的法律意識,提升“法治畢節”創建的效能質量。增強法治觀念,發展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在全市范圍內掀起全民學法守法用法,政府決策合法,行政行為依法,規范行政執法,偵查、訴訟、審判依法、社會管理用法,民眾生活和工作守法,市場經濟運營遵法,工程項目建設循法的法治熱潮,讓創建“法治畢節”成為新常態。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新體系,科學配置法律服務資源,把公共法律服務新體系建設納入全市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大格局,確保“法治畢節”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充分發揮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法制宣傳員、人民調解員、公證辦理員、法律援助員、社區矯正員和司法鑒定員、行政執法員的積極作用,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部門協同、覆蓋城鄉、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立大數據時代下的各類法律服務數據管理,將各類法律服務專家信息、社會矛盾糾紛信息、社會群體成員信息、各類人員信息,特別是特殊群體中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等的法律服務需求信息納入數據管理體系,動態管理、主動上門、能動服務,依法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以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為目標,以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為重點,以鄉(鎮、街道)、村(社區)法律服務所(站、點)為平臺,以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布局、合理配置、科學組合,為人民群眾提供公益性、均等性、普惠性、便利性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為創建“法治畢節”奠定堅實的基層基礎。
  著力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從根本上消除社會矛盾糾紛隱患。通過切實對社會矛盾糾紛的預防、管控和化解,大力推進社會群體之間、層級之間、各社會利益者之間、黨群干群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推動自然和諧和法治和諧的有機契合,形成社會的整體和諧,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把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地結合起來,互聯共振,多功能調解,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整合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合力,切實有效地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為畢節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司法行政的各項業務工作貫穿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的始終,對依法決策、依法行政、規范執法、公正司法、息訴解紛、促進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是“法治畢節”創建的重要抓手。
  強化社區矯正,切實安置幫教,預防重新違法犯罪,確保社會秩序穩定。為了預防和減少刑釋解戒人員重新違法犯罪,對其進行矯正和安置幫教十分必要。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要和人民法院的司法審判和刑罰執行無縫對接,嚴防脫管漏管、監管失控。做好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是推進“法治畢節”創建的重要方面,在矯治工作中,通過耐心細致的法律宣傳和教育感化,從根本上消除其仇官、仇警、仇政府的對抗心理,幫助其化解前仇舊怨、恢復心理常態,矯正犯罪心理、根除行為惡習、促使其回歸社會,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確保社會秩序穩定,鞏固司法教育改造成果。
  張玉梅說,全力推進“法治畢節”創建、為整體推動“法治貴州”建設探索司法行政板塊新路是畢節試驗區人的責任與擔當。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姓名:
評論:
(字數不能超過300個)
                               剩余字數:
本類熱點
2020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狼友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无码看片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