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首頁 >> 社會經緯 >> 衛生健康 >> 向著小康鎮的目標邁進——織金縣城關鎮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向著小康鎮的目標邁進
——織金縣城關鎮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作者:  發布日期:2013/6/18 閱讀次數:
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昌旭(前排右二)在織金縣黨政主要領導的陪同下到山禾源商都商住小區考察
古色古香的步行街
  本刊記者  黃忠貴織金縣城關鎮作為織金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來倍受外界關注。近年來,該鎮狠抓招商引資以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實施“四化同步”以促進城鄉一體,建立網格化工作室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全面建成小康鎮,已經成為目前全鎮上下的共同奮斗目標。
  招商引資:攪活發展一池春水
  5月24日,記者來到織金縣城關鎮。該鎮北門村,工程車輛來往穿梭,標有“金鵬石材產業園”字樣的招牌在半山坡上迎風而立。
  進入園區,兩幢標準化廠房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據介紹,以石材開采、加工、批發和零售為主的金鵬石材產業園,由城關鎮自主招商引入的貴州織金金鵬石材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主建。
  該園區以本地優質石材為基礎,是城關鎮立足自身實際做大做強本地石材產業的一項有力舉措。園區建成后,年交易額在2億元以上,將吸納鎮內300余戶零散石材加工作坊入駐,帶動周邊千余人就業。
  招商引資是撬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杠桿。近年來,織金縣城關鎮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招商引資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按照縣委提出的“全黨抓工業、重點抓招商、突破大項目、著力調結構”的總體思路和“項目投資多元化、延長產業鏈、規模做大、產業做強”的工作思路,城關鎮緊緊圍繞工業、棚戶區改造、農業產業等項目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通過以商引商、以誠招商、親情招商、企業招商等多種形式,優化投資環境,出臺獎勵政策,在招商引資上動真格、下大力,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
  2012年,全鎮共完成簽約項目15個,完成簽約資金8.27億元,遠遠超出了織金縣下達的2億元任務。
  在該鎮的《項目庫建設基本情況統計表》里,記者看到,共有57個項目被納入統計。其中,方解石開采加工、金銀花種植、育苗中心建設等18個項目已有意向;園林綠化基地、手工藝加工休閑娛樂、弘宇房地產開發建材綜合小區等項目,有的已投入市場,有的已完成征地拆遷進入施工階段。
  在具體工作中,城關鎮積極搭建融資平臺,采取BOT、BT等多種融資模式廣泛吸引資金,同時加大服務力度,在項目的洽談、進資、開工建設等方面落實領導及相關部門全程跟蹤服務,做到了“想客商之所想、急客商之所急”。
  鎮黨委書記朱華告訴記者,為進一步抓好招商引資,做大做強城關鎮經濟,今年2月,城關鎮組織召開了黨政聯席會議并擬定招商引資工作方案,對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進行調整后,將縣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進行部署落實,發動人人抓招商,個個有任務,招商引資工作實現了“開門紅”。
  目前,已有貴州省織金苗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織金青和園有限公司、湖南省簽陽桃江縣合資企業、貴州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城關鎮成功簽約。
  今年1月至5月,城關鎮共完成簽約項目9個,完成簽約資金5.05億元。其中,2個項目已實質性開工,1個項目已完成征地拆遷工作,6個項目正在征地,超出了縣下達的一年3億元的任務。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對已簽約項目的征地拆遷及相關手續的辦理,督促盡早實現開工。對新謀劃的項目,我們將盡快引資進駐,確保每年實現新增項目投資4億元以上,以招商引資為重要抓手,帶動全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朱華說。
  四化同步:鑄就一體化新格局
  穩一產、強二產、提三產,是近年來該鎮在積極穩妥調整產業結構中提出的總體方向。
  按照“一環以城市建設為中心,二環以工礦旅游發展為重點,三環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大力發展農特產品”的發展思路,城關鎮著力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在該鎮大寨村盤山公路旁,一面山坡已經被平整出來,十幾個工人正圍著機器忙碌工作,以往寂靜的山村如今也有了現代工業的聲音。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有一座工廠拔地而起。投資兩千萬元的織金義和環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將在這里新建廠房,生產輕質、環保、降熱的新型磚。
  “該磚主要以水泥和粉煤灰為原料,使用的是發泡技術,既沒躁音,也沒污染,投產后至少可解決周邊六七十人就業。”該廠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織金城關采訪,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該鎮多數的新工廠都建在山上。
  “城關鎮是織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近郊的大部分土地都已開發或被納入了縣的規劃,用地十分緊張。因此我們只有利用自身地理條件,圍繞‘山’字做文章。”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其解釋道。
  因此,在工廠建設、園區建設中,城關鎮主動向山靠攏,向山要建設用地,向山要園區工廠,把園區和工廠建在山坡上,同時將開墾出的土石用于路基或砂石,發揮了山坡在工業化建設中的作用。
  目前,以煤炭產業為主,城關鎮148萬噸的原煤產量實現了安全生產。新建的織金縣中小型企業孵化園也已有4家企業入駐。瓦斯發電、煤矸石制磚等循環工業,巖腳物流貿易建材綜合市場等產業園,正在成為推動城關工業向前發展的中堅力量。
  城鎮化方面,城關鎮已配合縣直部門,落實了金南大道、城區道路“白”改“黑”、金水小區、沿河路二期、站前廣場等城市建設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完成了6個村城鄉規劃編制,新建和改造了黔西北民居124戶,打造出了新寨村“五園新村”建設示范點。
  同時,按照織金縣全力推進新城建設,適度打造舊城的安排和部署,城關鎮擬定了目標任務:棚戶區改造,東山、魚山、馬家寨、母雞井等棚戶區被納入改造范圍;交通建設,立體停車場、人行天橋、通村油路和通組公路硬化被納入規劃;小集鎮建設,花紅新城、金鳳林場小集鎮,獨店村、大坡村、文家壩安置點被納入打造范圍。
  可以預見,隨著以上目標任務的逐漸完成,城關鎮城鎮化率將得到大幅提升。
  在黑石與桂花兩村,記者看到,平坦的土地上,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修建大棚。旁邊,剛栽種20多天的辣椒苗長勢喜人,不少已經結出了小辣椒。
  “再過一個月,大棚就可以完工,兩個月后就可投入使用。屆時,將有11個大棚種植各種新鮮蔬菜,供給城區人民。”副鎮長郭昌國告訴記者,為帶領村民利用現代技術搞大棚蔬菜種植,城關鎮引入了山東九豐農業公司,由鎮里出資80萬元建7000平方米第四代日光溫室大棚并購買種苗無償提供給群眾,進一步促進了農戶由零散栽種到集聚種植的轉變。
  據介紹,今年,該鎮22個村計劃完成種植雜交水稻1.07萬畝、小麥4200畝、雜糧6800畝、精品蔬菜3000畝、馬鈴薯2.2萬畝、綠肥4200畝。目前,已完成3500畝雜交水稻種植,其它各項種植也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中。
  “下一步,我們將整合煤礦企業資金,在織(金)雞(場)線和織(金)白(巖)線上分別建大棚蔬菜種植示范點,輻射帶動農民自主發展蔬菜種植。同時,將新建科技示范園,發展特色農業和觀光農業,促進農業向專業、規模和集約化生產方向發展。”該鎮人大主席施桃說。
  信息化是城關鎮在“四化同步”中非常重視的一個方面。今年,該鎮將與電信、聯通等公司積極溝通,開通城關鎮信息網、電視遠程信息網和全民服務網,打造高效的一站式便民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以信息化服務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網格化管理:助力和諧平安城關建設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城關鎮維護轄區社會和諧穩定的題中應有之義。
  2010年,織金城關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在社會管理創新的大潮中起步。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意見》出臺后,以社區網格化管理為龍頭的城關鎮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得以迅速發展。
  兩年多來,城關鎮按照社區地理、人口、房屋、行業等的分布情況,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將城區7個社區劃為41個網格單元,建立網格化管理中心1個、社區網格工作站7個、網格室11個。認真落實“社區干部、治安協勤、計生流管員、衛生監督員、勞保協管員、禁毒義工”六進網格。為每個網格配備人員10個,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按照市要求落實了“規范一塊牌子、建立一套制度、開辟一個公示欄、落實一本工作手冊、安裝一部辦公電話、設立一塊電子顯示屏、記好一篇民情日記”等“八個一”建設工作。
  通過抓陣地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基本上形成了“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突出問題聯治、重點工作聯動、基層平安聯創、服務管理聯抓”的工作格局,拉近了網格工作室與群眾的距離,讓服務能在第一時間抵達群眾身邊。
  為把信訪工作落到實處,切實解決廣大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城關鎮在原有網格室辦公設施的基礎上進行了設備更新,同時保證從主任到工作員一年365天每天至少有一人值班。
  為激勵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城關鎮還實行了矛盾糾紛化解獎懲機制,規定由村(區)干部、黨員、寨老化解不反彈、有口頭協議并歸檔的每調處一件獎勵50元,有協議或處理意見并歸檔跟蹤不反彈的每調處一件80元,通過化解由刑事案件轉成民事案件的每件500元,群體性揚言上訪事件經調解有效遏制上訪的每件獎勵1000元。同時,對群眾反映問題干部和工作人員不作為、不負責、不及時調解引起上訪的,每件扣干部或工作人員10元。
  獎懲機制的出臺,進一步激發了工作人員化解矛盾糾紛的熱情和激情,多數上訪事件得到成功化解。據統計,今年以來,該鎮已辦結信訪案件38件,一些到省進京上訪疑難案件得到有效化解。    
  在該鎮金中社區,記者看到,盡管是周末,但仍有工作人員在為群眾認真辦事。社區內,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一應俱全,社保、勞動就業、新農合、計生、矛盾糾紛調解等多個窗口正在對外開放。
  社區支書向家福表示,各個窗口成為了為廣大人民群眾辦事和服務的有效平臺。今年2月以來,勞動就業窗口為社區新增就業人員33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0人、失地農民實現就業125人、殘疾人就業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97人,有88%以上的失業人員通過這個窗口實現了就業,社區內沒有發生一起因就業而出現的上訪或其它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
  網格化管理工作室有力地推動了和諧城關、平安城關的打造。2012年,城關鎮無一起群體性事件,刑事案件發生率同期下降3.4%,群眾治安滿意度同期上升3個百分點,創下了城關鎮群眾治安滿意度的歷史最高紀錄。
  “去年,城關鎮農民人均純收入是6079.2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398元,鎮財政稅收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達1200萬元。今后,我們將充分利用三環扇面輻射帶動效應,以城鎮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確保到2016年在全縣率先建成首批小康鎮。”談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朱華信心滿懷。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姓名:
評論:
(字數不能超過300個)
                               剩余字數:
本類熱點
2020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狼友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无码看片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