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首頁 >> 社會經緯 >> 衛生健康 >> 有苦有樂話信訪
有苦有樂話信訪
作者:任洪萬  發布日期:2010/9/9 閱讀次數:
  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說過,信訪干部坐的是“清水衙門”的位,當的是“無錢無權”的官,干的是“機關第一難”的活。這是對信訪工作艱苦狀況的高度概括,是對信訪干部的認可、鼓勵,也是對信訪干部的關心。
  我從事信訪工作4年多來,接待群眾來訪8000余批次,近2萬余人次,參與協調化解信訪事項上百件。曾經有人問我:“你干了4年多的信訪接待工作,有什么感受?”我說感受頗多,信訪工作可以說就像一個“五味瓶”,有感慨惆悵,也有激昂幸福。
  近年來,我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信訪工作,改善信訪工作條件,關心信訪干部隊伍建設,重視信訪干部的培養等等,增強了信訪干部干好工作的信心。但信訪工作的性質和新形勢下信訪工作的特點,決定了搞信訪工作確實很辛苦。這個苦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壓力之苦。信訪工作的壓力來自上、下、外三方面。從上來說有來自領導的壓力。對領導的批示、指示、交辦,一時不能解決,有的根本解決不了,群眾就堵大門、圍領導,以上壓下。從下來說有來自信訪群眾的壓力。信訪人往往誤認為信訪局就是解決信訪問題的機構,信訪工作者就是解決信訪問題的“官員”,他們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是信訪局和信訪干部在作梗。由于這樣的誤解,在信訪過程中,信訪人往往纏著、鬧著、哭著、喊著、跪著求你解決問題,但作為信訪干部,由于職責所限,對信訪問題解決不了,解決不好,信訪干部良心受到譴責,內心感到愧疚。從外來說有來自外界的壓力。外界(社會、單位部門)對信訪工作不知情、不理解,認識倒置,認為信訪部門就是制造信訪事項的單位部門,導致盲目責怪、片面指責信訪部門和信訪干部。有的信訪群眾責怪解決不到位,而涉事單位領導卻指責信訪部門對信訪人太遷就。
  二是身心之苦。信訪工作忙人、煩人、纏人。信訪工作者中午加班,晚上熬夜是常事。一件來訪往往從上午纏到下午,從下午纏到晚上直至黎明,你還得陪著、勸著、哄著,忍饑受餓不說,還要受氣勞累。接待一批集體訪往往耗盡體力、費盡心血,講得口干舌燥。信訪工作者是“出氣筒”。在接訪工作中,盡管我們對來訪人做到笑臉相迎、熱情相待、好言相慰、以理說法,但卻要忍受被上訪人摔杯潑水、進行人身攻擊的痛苦;忍受被上訪人辱罵進行人格侮辱后向地委、行署領導和組織、紀檢監察部門誣告的委屈;還要忍受長期接觸弱勢群體反映社會陰暗面帶來的心理傷害。2007年我受理的20余件信訪復核事項中有兩件使我至今不能忘記。一件是在我給上訪人行署的復核意見時,由于復核意見維持復查機關的意見,上訪人不滿意,惱怒地將手中拐棍向我打來,幸好我及時躲開。一件是由于上訪人誤認為復核意見是出自我之手,至少是信訪局所為,指著我的鼻子質問:你是采用什么手段騙取行署領導簽字的。
  三是困惑之苦。面對群眾的訴求,信訪干部出于真情真心真意,迫于無奈做了許多職責以外的事,如超越信訪條例的規定協調處理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在處置纏訪、鬧訪問題上背上思想包袱;為涉事部門解決信訪問題,倒成了求涉事部門領導幫忙,還要送上笑臉、賠上面子求有權處理信訪事項部門的領導(不過,這種情況是個別的)。總之,感覺信訪干部是在夾縫中生存。
  當然,信訪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樣有苦有樂。當我們的工作得到領導的肯定和支持時;當協調處理信訪事項得到涉事部門的理解和幫助時;當接訪時侃侃而談給信訪人說理、釋惑后信訪人滿意而去時;當信訪人的合理訴求得到解決信訪人感激我們時,我們也得到安慰和滿足,從中體會到工作的樂趣。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因實現人生價值而快樂。胡錦濤總書記對信訪工作功能的定位是:信訪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表明信訪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起點,是不可或缺的,是必需的。這個“必需”體現在,首先人民群眾需要信訪工作。我區正處在實現跨越式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時期,企業改制、征地拆遷等帶來的各種矛盾日趨凸顯。當困難群眾、弱勢群體的利益受到損害,無處可訴時,信訪部門自然搭起了群眾反映問題、部門解決問題的橋梁。其次是黨和政府需要信訪工作。信訪工作是各級領導干部接觸群眾、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增進與人民群眾感情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可以真切地體察到民生的艱難、民眾的無奈;在這個平臺上,民情得到表達,問題能得到解決。黨和政府、人民群眾都需要信訪,注定了信訪干部的工作非常忙碌、非常辛苦。但人生的痛苦不是大忙而是大閑,一個人如果閑中求樂,必然樂極生悲。以苦求樂,必定其樂無窮。
  二是因行善積德而快樂。信訪工作承載著民眾的希望,擔負著匡扶正義、解困濟難之責。當一件件群眾的合理訴求得到解決,信訪人露出幸福的笑容時,我們為能給別人排憂解難而感到快樂。在這里,我首先要感謝重視、關心信訪工作的地委、行署領導,要感謝理解、支持信訪工作的地直部門和各縣市區黨政領導。我不會忘記2008年6月納雍縣王家寨鎮身上穿著陳舊的衣服、臉上寫滿感激之情的三位姓顏的上訪農民代表給信訪局送錦旗的情景;忘不了今年2月19日(農歷臘月二十七)黔西縣殘疾人徐偉坐著輪椅給信訪局贈送錦旗的情景;忘不了今年4月畢節市豬鬃廠職工給信訪局贈送錦旗時千恩萬謝的場面。還有最讓我感動的是,在今年8月2日,納雍縣雍熙鎮果支村張升懷(74歲)、李隆珍(69歲)到信訪局反映一村干部欺壓村民、克扣低保等問題。我接訪了解情況,并告知其處理意見后,信訪人臉上露出了笑容,說:感謝領導為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地方,我倆因無錢買飯吃,帶了幾斤洋芋燒來當飯吃,現在用不著了。便執意要將所帶的約10來斤洋芋送我,我耐心做通其工作后未收。但這件事使我感慨萬千,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在想,我們僅僅是做了我們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不外乎是做得認真一點,群眾都認為我們做了大善事、大好事。由衷感嘆:這就是我們的農民,這就是我們的父母,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對象。
  三是因升華人生而快樂。在孤寡無助、孱弱貧困的老人面前,信訪干部是“親人”,為他們送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在弱勢群體、困難群眾面前,信訪干部是“仁者”,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在突發事件、復雜矛盾面前,信訪干部是“智者”,一次次化干戈為玉帛。信訪工作可以培養信訪干部的善良之心、可以培養信訪干部對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意、可以培養信訪干部寬容的胸懷、可以培養信訪干部的大愛之心。信訪工作者通過吃苦耐勞,委屈求全,忍辱負重,歷經磨難可以積累人生,升華人生。這不是人生的快樂嗎?
  四是因歷練能耐而快樂。對于信訪干部而言,需直接面對復雜多變、多元化、多層次的矛盾糾紛。搞好信訪工作能磨練人的能耐,提高人的綜合素質。這里的“能”指本事、水平、技能;“耐”指受得住、禁得起。從事信訪工作能提高四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把握全局、善于謀劃的能力;二是客觀公正、依法辦事的能力;三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綜合分析、邏輯判斷的能力。信訪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信訪干部要“耐得住”下面三個方面:一是要耐得住壓力,在困難面前要發揚釘子精神,克難攻堅,直到問題得到解決;二是要耐得住清貧。信訪部門是“清水衙門”,信訪干部干的是纏、難、煩、苦、累、怨的事,這就要求信訪干部必須有吃苦奉獻、兢兢業業干好工作的精神。三是要耐得住寂寞。江蘇省信訪局局長王慶元把信訪干部的寂寞概括為“五個沒有”、“五個只有”:沒有貴客臨門,只有群眾上門;沒有迎來送往,只有案結事了;沒有熱熱鬧鬧,只有吵吵鬧鬧;沒有導演排練,只有現場直播;沒有酒宴款待,只有耐心接待。這是信訪工作的真實寫照,說明了信訪干部要習慣默默無聞、埋頭苦干才能干好信訪工作。(作者系畢節地區信訪局接訪科長)
[1樓] 網友淡定,于2010/9/25 21:01:35發表:
寫得不錯,使我們更多地了解了信訪工作和信訪工作者。很喜歡看這類很真情的文章。
發表評論
姓名:
評論:
(字數不能超過300個)
                               剩余字數:
本類熱點
2020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狼友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无码看片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