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種豐收 (曉 力 攝)
2007年初,洪水鄉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報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當年5月該項目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確定為第六批全國農業標準化一類示范項目。該鄉充分利用縣鄉技術人才、農民文化書屋、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等資源狠抓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鼓勵農民多使用農家肥、不噴灑有毒農藥,走無公害生態農業發展道路。鄉政府投入8萬元在10個300畝以上田壩安裝了80盞頻振式殺蟲燈,整個水稻生產過程嚴格按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進行。引進黔西財智科技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2007年底,該鄉向農業部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由于當地無工礦企業,遠離交通主干道、城市垃圾及生活污染,空氣、水源、土壤等農業生產環境清潔,產地環境和大米樣品經貴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審定達標后報農業部認證。今年11月,洪水鄉大米順利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定,洪水鄉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區生產的農產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相關標準要求,準予在產品或產品包裝標識上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無公害產地為洪水鄉9個村,農產品名稱為大米,批準年產量為4500噸。